今日: 434|昨日: 633|帖子: 2189450|会员: 163392|欢迎新会员: LY333

甘肃:七旬老人王天昌的治沙故事

0
回复
825
查看

嘉峪关城市网.嘉峪关公益网

1446主题1404帖子1222积分
普通会员
嗯哼...

城市CEO,积分831,距离下一等级还需635积分

积分1222在线时间216小时

发表于2020-12-25 10:23:19 |只看该作者|倒序浏览

楼主
分享到:
      因恶性肿瘤,年逾七旬的王天昌切除了全胃。但从1999年就开始带着家人治沙造林的王天昌没有放弃治沙,再次踏进沙漠的他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。
      深秋时节,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有些寒意。中午,刚刚结束林区巡护的王天昌回到红水村沙窝住处吃饭。细软的面条对王天昌来说吃起来有些困难,没吃几口就被噎了一下。“没有胃,消化不行,但是还是得吃上些,要不哪有力气治沙?”自去年年底做完手术后,王天昌体重下降了几十斤,但倔强的他依然守在沙窝里。
为了跟沙漠“决斗”,王天昌一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。卖家当,买骆驼驮草、驮水、驮树苗……后来,一家人干脆搬到沙漠里,住进低矮简陋的地窝铺。
      房屋修在沙窝上,方圆1.5公里再无人烟,苗子死了重栽,草方格坏了再补……二十多年来,王天昌一家基本没离开过这片沙窝,累计完成治沙造林8000余亩。
      如今,昔日风沙肆虐之地已经林草丰茂。这些年,王天昌一家的治沙精神感动了外界,“时代楷模”——八步沙林场“六老汉”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等单位及个人纷纷捐款捐物,资助他们治沙造林,政府部门也通过发放公益林补贴等方式给予支持,周边学校的学生们也每年来参与义务治沙,不少乡邻也主动投身治沙造林。



“我不会倒下!再奋斗几年,争取完成治沙造林一万亩!”正给梭梭苗浇水的王天昌充满信心。





1000

在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,王天昌在林区休息哼小曲(10月2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马希平 摄

1000

在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,王天昌在防火塔上瞭望林区(10月23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 范培珅 摄

1000

在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,王天昌和妻子李兰英、儿子王银吉(从右至左)合影(10月2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马希平 摄

1000

在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,王天昌(左)和儿子王银吉准备工具前往林区干活(10月2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马希平 摄

1000

在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,王天昌乘坐儿子王银吉驾驶的治沙车前往林区浇水(10月23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 范培珅 摄

1000

在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,王天昌(左)乘坐儿子王银吉驾驶的治沙车前往林区浇水(10月2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马希平 摄

1000

在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,王天昌(右)和儿子王银吉在林区休息聊天(10月2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马希平 摄

1000

在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,王天昌给梭梭苗浇水(10月2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马希平 摄

1000

在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,王天昌骑三轮车前往林区巡护(10月2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范培珅 摄

1000

在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,王天昌骑三轮车前往林区巡护(10月23日摄)。

新华社记者 马希平 摄

1000

在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,王天昌坐在林区弹三弦(10月23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 范培珅 摄

1000

在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,王天昌坐在林区弹三弦(10月2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马希平 摄

1000

在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,王天昌在晾晒花棒种子(10月2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马希平 摄

1000

在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,王天昌(左)和儿子王银吉晾晒花棒种子(10月2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马希平 摄

1000

这是10月23日在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拍摄的王天昌一家治沙住地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 范培珅 摄

1000

在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治沙住地,王天昌吃午饭(10月2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马希平 摄


点评

点评 回复 举报

快速回帖使用 (可批量传图、插入视频等)

朋友

微信,手机扫一扫
回帖双倍积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