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: 434|昨日: 633|帖子: 2189450|会员: 163392|欢迎新会员: LY333

2014年慈善专栏稿第一期:慈善的重点在基层

0
回复
274
查看

sid2036590

47主题47帖子0积分
普通会员
嗯哼...

城市CEO,积分831,距离下一等级还需635积分

积分0在线时间12小时

发表于2019-02-25 16:52:59 |只看该作者|倒序浏览

楼主
分享到:

2014年嘉峪关日报专栏

慈善专栏稿一月一日版

第一期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慈善的重点在基层



       我们通常所讲的大爱无疆、慈善无界,是指慈善行为的广泛性和它的社会属性。不分民族、国度、肤色、信仰,大爱之心是相通相济的。比如,汶川、玉树、芦山遭受地震灾害,国际社会不但在舆论上予以慰问同情,实际行动上从人力到物力也都给予了大力支援。同理,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不幸遭受灾难时,我国government和人民也同样伸出援助之手,给予支援和帮助。以人为本,是慈善行为的出发点,实施人文关怀和援助,是慈善行为的主要途径。
       但在慈善实践的运作层面上,我们应当提倡慈善本土化和慈善地缘化。通俗地讲,这是因为远水不解近渴。在遇到大灾大难时,在抢救人的生命的第一时间里,只能依靠本国、本地government,各级慈善组织发挥积极作用。慈善就应当立足本土、本地。城市立足社区,农村立足村组。基层最知情,慈善最直接。城市上班族,八小时以外自然要回归所居住的社区。而现代文明进程中所带来的负面"城市病"使同一屋檐下的人老死不相往来,一道道防盗门阻隔了人们的正常交往。生老病死、家境变故、生活挫折等,知情者莫过居委会。如需慈善援助,基层慈善组织便可以充分、直接发挥作用,基层志愿者也会有效地提供服务。在农村,人际关系交往相对要较之城市好很多。邻里之间、宗族之间在生产、生活上常常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所谓“一户有事百家清”,慈善的直接性自不待言。
        基层慈善的多样化符合慈善的多元要求。我们知道,慈善的需求是多元的,并不仅仅局限于捐赠款物。对孤老和孤儿的照料,对家庭生活出现变故的援助,心理咨询、劝慰等等均属于慈善活动的范围。这种多元化的要求,恰恰为基层慈善的多样化提供了广阔舞台。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,一点一滴的慈善行动,不但使受助者直接受益,而且也如春风化雨般地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。我们常说,基层是社会的细胞。如果这些“细胞”被激活,充满和谐与温馨,整个社会的和谐共荣还会远吗?
       社区慈善活动是government保障民生的得力帮手。众所周知,我国基层政权建设从体系到功能,其完善程度和深度堪称世界一流。我国government始终把为民服务、关注民生作为自已的宗旨。从事社会保障类的医疗卫生、劳动、民政等职能部门一直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。但因国之大、民之众以及经济发展、社会生态不平衡等原因,很难保证滴水不漏,万无一失。更何况,在宏观社会保障全覆盖中,因某些突发灾难和生活变故的影响,不可能没有人们关注不到的“死角”和千百万家庭特殊援助需求。而社区慈善恰恰在这方面,以其快捷有效的运作方式和内容起到拾零补遗的作用,成为government得力的帮手。

点评

点评 回复 举报

快速回帖使用 (可批量传图、插入视频等)

朋友

微信,手机扫一扫
回帖双倍积分